全面了解:需求剖析:需求的获取、采集与抒发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0-08-29 04:21需求剖析:需求的获取、采集与抒发
需求剖析是产品总监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需求的来源、采集与描述三个方面为入口,结合案例,介绍了相对应的方式和使用工具。
一. 从那里获取需求?
需求的获取方法有很多,比如产品大牛的天马行空,用户粉丝的意见反馈,产品前期的用户督查等等,本文选定了几个常用的获取需求的方法来和读者分享一下。
1. 来源
1.1用户督查
(1)定量督查-问卷
(2)定性督查-采访
1.2 用户反馈
常见的用户反馈来自于互联网社交平台(微博、贴吧、知乎、微信、QQ、app store以及产品自带的客服投诉和建议模块。一般通过以下几条判定条件筛选出有用的反馈并加以解决相应问题:
(1)用户类型—什么用户提出的?(潜水用户/话题制造者/专业人士/死忠粉/VIP会员等)
一般专业人士提出的反馈结合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比较有深度;死忠粉有常年使用产品的经验,对产品理解较深;VIP会员是产品的核心用户,及时解决她们的问题非常有必要。这些用户反馈的价值性相应低于通常或短期用户。
(2)使用场景—在哪些场景下提出的反馈?(地铁/公司/学校/车上/上班时/吃饭时/睡觉前等)
根据用户使用场景的频度和次数判定,一般使用频度高的场景下提出的反馈可能是大部分用户都碰到的,所以解决这种问题的优先级相应较高。
(3)反馈次数—是否有同类型、重复的反馈?(单个用户多次反馈相同问题/多个用户反馈相同问题)
如果同一个用户多次反馈相同问题,说明此问题早已轻度影响了该用户的用户体验,而且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反馈中一个问题被不同用户反复提起,说明大部分用户深受困惑,这两种情况下的反馈应优先被解决。
① 老板
在产品研制早期,经常会遇见会上老总一句话直接给需求,这些需求常常来自于老总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敏锐的市场触觉,不能说老总提出的一定对,但是一定是有根据的。作为产品人员应当先消化和理解老总的看法,如果还是认为有问题,拿出相应的数据根据来劝说老总。
② 数据剖析
一般来说,产品人员可以通过一些数据网站(极光数据、百度指数、艾瑞咨询)获取市场趋势和用户喜好,进而获取用户需求;此外,运营及数据剖析专员
会按照市场做的相关数据统计(访问数、停留时间、跳出率等)提出部份需求。
2. 需求采集步骤
不同的阶段需求采集可使用的技巧也不一样,苏杰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提及,合理搭配定性和定量技巧,一般可依照产品时间轴分为四部份:
3. 需求的构成
需求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与场景、用户、目标同时出现的。当描述一个需求时,需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描述、需求(欲望)和技巧。举个简单的事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时间),我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地点),但是距离有点远,走路要十五分钟(描述),于是我形成了一个赶快抵达地铁站的看法(欲望),决定扫描二维码,骑小黄车去地铁站(方法)。
这样描述上去需求会变得具体易懂,也有利于产品人员以后的需求抒发和管理。
二. 如何完整抒发需求?
在需求被采集之后,需要将各类需求具象化并装入需求池中,这里提供两种方式来抒发需求,一个是单项需求卡片描述单个需求,另一个是需求清单(feature list)来管理多个需求。
1. 单项需求卡片
此卡片的核心在于使开发人员了解每位需求的描述信息(who/where/what/when/why)以及重要紧急程度,为未经加工过的用户需求,多为需求属性陈述。下图为模版并详尽解释了各个栏目要填写的内容:
以小黄车为例,近来见到网上讨论是否要在小黄车APP降低导航功能(事实上笔者觉得此需求为伪需求),那么它的单项需求卡片卡片填写应当如下:
2. 需求清单
此清单将多个需求整合在一起,每一条对应每一个单项需求卡片的内容,跟单项需求卡片相比,需求清单一般是剖析之后的产品需求,偏向于研制时间成本和实现性价比。
案例如下:
单项需求卡片和需求清单不仅仅侧重于抒发需求,也涉及到部份需求管理内容。而且,面对随时都有可能蹦下来的需求,如何评估需求性价比并选择性列入需求池也是产品总监须要考虑的,希望在下一部分需求管理中和你们有更深入的交流讨论。
作者:座聆,产品汪一只,坐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