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小白写的分析报告是怎么样的,如果是产品大牛请笑看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1-08-07 05:13

  

产品小白写的分析报告是怎么样的,如果是产品大牛请笑看

  产品分析报告怎么做(如何分析产品分析报告收录哪些内容)

  xmtyy 3 天前和 14 次观看

  作为一个经常面对数万份产品分析报告的编辑,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话——不必拘泥于分析报告的形式,只要能写得深入分析和有价值的内容。 .

  

  往往大家都是产品经理网站,看过很多产品分析报告,大部分都是产品新手第一眼写的。产品初学者(包括我自己)写的分析报告的结构非常相似:先列出一些数据,写一些市场概况,然后贴产品的截图,写一些交互比较,还有一些把用户体验的5个要素就这样。说实话,这样的报道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分析不深入,结构散乱,没有得出结论。

  从事这个行业的时间不长,自己也写过一些产品分析报告,勉强总结了一些经验。本文列出了新手在撰写产品分析报告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注意点和方法。大家可以讨论下一个更好的产品分析报告是什么样的。如果是大产品,请微笑。

  首先列出本文的以下核心要点:

  产品分析报告是产品。首先要有目的性,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写,为了写作而写。产品的核心在于产品目标、方向和战略层面。具体的页面分析基本没有意义。不要设置用户体验的5个要素。分析产品要分析用户需求,不要无中生有地分析产品。不要总是给别人提建议,尤其是大型功能,要从产品目标和方向层面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数据不是用来粘着看的,而是用来得出结论的。尝试从产品中挖掘一些数据。它离不开版本迭代,它代表着产品方向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

  下面一一分析。

  1、Product 分析报告是一个产品。首先要有目的,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写,为了写而写

  分析报告的种类很多,例如单品分析、竞品分析、行业研究、产品页面分析等。产品分析报告的目的决定了报告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是否侧重分析单个产品或比较,无论是侧重于分析行业的产品模型,还是分析功能和交互。目的确定后,重点要向目的方向集中。

  产品分析报告本身就是一个产品,它有一个“产品分析目标”。如果是公司的业务需求,那么自然就有业务方向,分析市场,或者比较竞品什么的。如果是自己写的,或者求职的,就得选一个目标,突出重点。很明显,对于一份报告来说,前半部分是行情数据,后半部分是界面分析,或者说报告包罗万象,写了几十页。这种为写作而写的报告,价值不大。

  2、产品的核心在于产品目标、方向和战略层面。具体的页面分析基本没有意义。不要设置用户体验的 5 个要素。

  很多报道都列出了产品的截图,并分析了一些细节功能的对比,没有提到产品的目标用户和产品定位。这是把车放在马之前。尤其是很多报道抄袭了“用户体验要素”中的模型。请记住,本书的名称是“用户体验”元素,而不是产品分析元素。它的五个要素,战略范围结构框架的表现,后四个都是关于具体的产品设计层面的,只有第一个是产品的核心,也就是产品分析的任务。除非这是一个纯粹的页面交互设计报告,否则不要设置 5 元素模型。

  产品的核心是什么?自然就是所谓的“战略层”,即用户构成、核心用户、核心需求和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市场上下游、盈利模式。产品的目标用户结构是什么,是怎样的核心用户群,核心用户需求是什么,核心需求如何满足,市场上下游是什么,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产品与竞争产品不同?有没有好的盈利模式?

  这些是产品甚至公司的基础知识,是产品分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只有分析了这些,才算是一份深入的产品分析报告。比如总共有哪些页面,页面功能列表,页面上有哪些按钮,按钮的大小和位置等等,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添加一个小功能并不会对整个产品做出重大决定。

  还有一点,如果要分析具体页面、功能、信息架构的细节,需要从宏观的产品目标中推导出来,不能脱离产品目标单独分析。先是产品定位、市场,然后是用户、需求,再到具体功能的实现、页面结构,最后到具体的页面分析。可以是重点,也可以是部分,但不能说是分析开头结尾,挖空中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是很多产品分析报告的结构。这个结构的分析报告,工作量很大,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

  市场分析策略分析页面分析

  首先分析市场现状、策略、用户群等宏观层面的内容,列出一些宏观数据,做个表格对比。然后直接开始页面分析,各个页面截图,页面*敏*感*词*,功能对比表,分析一个页面的某个功能如何,甚至按钮位置如何。每当看到这样的产品分析报告,就觉得很痛苦,三言两语分析产品目标方向之类的?用户群体、核心需求场景、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优先级分析在哪里?具体功能和页面的分析依据是什么?

  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产品,应该分析什么?举几个例子:

  细节不会展开。可以找到一些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供参考(下节有例子)。

  3、Analyze 产品分析用户需求,不要无中生有地分析产品

  任何产品的功能都是根据用户需求形成的。产品功能分析不可避免地在产品分析报告中进行。分析功能的前提是分析用户需求。当我们分析一个产品时,我们不能只是拿起它来分析它的功能如何。我们要先分析需求,再分析功能的实现。不考虑用户需求的分析都是假设。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评论是很多产品都有的功能,一般功能没有区别,只是一些细节不同。但是,不同的产品对评论功能的用户需求完全不同,评论中的细微功能变化是根据各自的用户需求来确定的。新闻下的评论,书籍下的评论,电影下的评论,音乐下的评论,社区里的评论有着完全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分析。音乐评论是需要感叹和共鸣的。社区里的评论都是讨论、交流甚至撕逼的需要。因此,音乐评论中的热门评论将被排在首位。除了表扬和反对,这两个功能完全改变了。错了。

  对于一个产品整体来说,需要分析产品的目标用户群、用户特征、用户需求。对于特定的页面或功能,需要考虑特定的场景。当用户进入这个页面时,他想做什么?他的具体使用场景是什么,这个场景下用户需要什么,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分析功能本身,是否或者如何满足用户需求?

  在这里,我发布了一个我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关于拉勾网的案例:

  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如何满意?

  在发现了以上很多问题后,结合我们收到的用户反馈,我们认为需要重新组织,所以我们回到最本质的问题:

  “公司列表页面对用户的价值是什么?”

  也许这个问题太大了,所以我们又拆分了一下,深思熟虑了:

  1、 用户来到公司列表页面的动机是什么?

  从“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来看,用户来到拉勾后的状态可以分为:

  (1)有明确的立场和公司意图→

  (2)没有明确意图,希望找到好的公司→首页公司推荐,职位推荐;公司列表

  因此,公司列表页对用户的核心价值是帮助没有明确意向的用户找到更好的公司

  2、 用户通过列表页面需要什么?

  由于它专注于为“没有明确意图”的用户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发现更好的公司,因此该页面上符合预期的用户行为的完整路径应该是:

  第一步: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细化公司筛选范围

  第 2 步:用户根据他们的关注点对公司进行排序

  第三步:当用户找到感兴趣的公司后,点击进入公司主页

  其中,Step 1&2不是必须的,“寻找感兴趣的公司”是核心

  3、这样的需求我们需要怎么解决?

  对应以上三个步骤,我们总结了产品中可以优化的方向:

  (1)多维组合筛选

  为了帮助不同关注点的用户筛选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公司,我们提供了“工作地点”、“发展阶段”、“行业领域”的组合筛选功能。统一性,便于用户在筛选时进行统一操作,消除之前的误会;后续修订中,数据完善后,将增加“行政区划”、“地铁沿线”等筛选项目。

  (2)更多各种排序方式

  根据用户的关注点,我们在当前“默认排序”的基础上增加了“按职位数排序”; “按评估分数排序”和“按简历处理速度排序”也将在未来版本中添加。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对公司列表进行排序,同时让更多有合作精神的公司有更好的曝光率。

  (3)更好的公司推荐:

  1)为了让用户无需“筛选”或重新“排序”就能发现优质公司,我们重新调整了“默认排序”算法,使公司首页更加完整公司和简历公司更好地处理情况的人获得更好的演示;

  2) 同时,我们在页面顶部增加了“公司大事记”展示区。通过我们人工观察行业内公司动态,结合网站资源,形成推荐,让有重大事件的优秀公司获得更多关注,同时向有事件的用户推荐更多优秀公司作为承运人;

  3)我们还调整了列表中的公司名片样式,使公司的核心信息更加突出和清晰,并弱化了“职位”的显示,因为我们觉得最新的职位可能不是很好对用户的价值。关键是提供与用户匹配的职位。因此,在后续版本中,我们也会对用户的“期望职位”进行判断,并在列表中对提供类似职位的公司给予一定的提示。例如,公司目前正在招聘XXXX个职位。

  ——来源:Banlon,知乎专栏:思考笔记

  有时候,我们可能很难直接获取一些用户数据,我们可能不知道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从产品本身的形式和功能来推断产品的目标用户,观察用户在产品中的行为来推断目标用户是怎样的人,有什么特点和需求,以及然后结合这些推断的需求来分析整个产品。

  4、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建议,尤其是大型函数。从产品目标、策略和盈利能力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在分析产品的时候,总会对功能做一些评价,这才是应该的。不过,我看过很多产品分析报告,包括我之前写的报告,而且有一大段直接给出了具体的功能变化建议,而这些变化建议没有理由在上一篇文章中做铺垫。比如我曾经写过的短书分析中的一些内容:

  现在回想起来,动辄给别人提建议完全没有意义,尤其是核心功能,基于产品的基本定位,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终确定为当前功能,就像这里的建议 2 和建议 3 是人们的主页。主页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原因被拒绝?每个功能的设计肯定有它的原因,我们分析的原因肯定早就分析过了。因此,在评估时,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般来说,产品的首页、一级菜单的功能和优先级决定了产品的基本定位和方向。在分析这些函数时,不能只看函数本身,而是要通过函数来​​观察它的用途、因果关系。例如,简书首页投稿方式需要分析其目的是通过人工筛选展示最高质量的内容,质量内容大于用户个人喜好的优先级。每个产品的一些功能都有很深的原因,比如产品的目标,比如推广的需要,比如盈利的目的等等。这些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不能靠市场上的主流功能和用户习惯的功能来否定。

  5、Data 不是为了坚持看,而是从中得出结论,尝试从产品中挖掘一些数据

  有些产品分析报告很少看到数据,全靠想象。有的报道一开始列举了很多数据,但没有拿出理由。数据是报告中最客观的内容。每个人都知道数据的用处。但是,数据的作用是用来得出与主题相关的结论,不能为了列出数据而列出数据。

  通常,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得出一些对产品宏观层面有用的结论,比如APP下载量、总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等大方向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用户群体的构成和需求,产品的市场状况和前景等。一些分析报告列出了一些大而空的数据,比如上网人数,我不不知道对分析结果有什么影响。

  另外,一些产品的内部微观数据也同样重要,比如某个内容、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用户每天产生的内容数量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它可以引导产品的具体功能和内容的核心。 ,竞品的服务对比等。这样的数据不好找,需要手动去产品上慢慢挖掘。

  6、离不开版本迭代,版本迭代代表产品方向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

  很多产品分析报告都缺少同样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版本的迭代。这次迭代不仅仅是版本号的变化那么简单,而是从第一个版本到现在,产品核心功能的变化趋势,以及各个功能优先级的变化趋势。产品迭代中的功能变化不仅仅是增加功能那么简单,而是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战略变化。一个新发布的产品肯定会有一些引爆点,而一个成熟的产品肯定会有一些商业属性。将当前产品与以前的版本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收获。比如当前版本增加了某个功能,或者某个功能的位置突然前移,那么这个变化显然是这个版本的重点,或许背后是产品策略的变化。

  比如一个知乎新用户,简单的打开当前的知乎APP进行分析,有什么样的直播功能,电子书怎么样。这是非常片面的。直播和电子书都是知乎成熟后推出的新模块,扩大产品线,以盈利为导向。 知乎的产品迭代经历了从需要邀请码的小型高端社区到大型综合社区的演进。早期的业务线扩张主要以日报为探索内容,现在则以活用用户为主,利用现有用户和内容的价值。主要是。

  这些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显然,如果只看目前的独立产品,你会认为这个功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您看不到这些变化,您将无法领会其背后的逻辑。 .

  总结

  在实际业务中,产品分析用得不多,因为它大而全面,只有竞争产品分析稍微有用一些。更多的时候,公司会在业务需要的时候,针对具体的业务做市场调研等分析报告。在网站这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地方,写产品分析的大部分都是产品的新手,产品专家写的是某个角度的详细分析。因此,您无需拘泥于分析报告的形式,只要能写出深入的分析和有价值的内容即可。

  

  秦志强:网赚100万+必备的超赚钱利器>>>>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任何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标签:产品分析报告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官方客服QQ群

微信人工客服

QQ人工客服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