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 知道吗?你还有一个“大脑”仍待开发……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06-19 15:51焦点 | 知道吗?你还有一个“大脑”仍待开发……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师兄,我想买台电脑,
你能给我推荐一下吗?”
“买电脑?找度娘啊!”
“部长,策划要怎么写?”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
“诶,老师刚才说要搜集资料,
你要怎么搜集?”
“上知网找资料。”
“文委,你知道这个音乐机构吗?
我想报名学一下吉他,
不知道靠不靠谱。”
“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应该有评价。”
我们每天都在与搜索引擎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或是看各类资讯,或是搜集资料,或是学习新技能……
从我们在校内发布、回收的300余份《大学生搜索引擎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中得知,经常和总是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大学生总占比高达95%,且有将近98%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搜索引擎具有依赖性。
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和主力军,我们对搜索引擎的使用和依赖远大于其他群体。然而作为学生的你,真的了解与你息息相关的搜索引擎吗?你以为搜索引擎就只是一个框吗?
有事找“度娘”,你真的了解它吗?
平时我们输入关键词、鼠标点击“百度一下”,就会立刻弹出你想要的信息,但其实单击“百度一下”时,你只是接触到了这个搜索引擎的四分之一。不信你看下图:
通俗来说,搜索引擎的工作流程相当于人的大脑应对外界状况时的反应。比如在课堂上,老师点你回答问题时,你的大脑会迅速地作出反应,搜索脑海里相关的信息,加以组合之后作出回答。
虽搜索原理相同,但引擎千万,大学生钟爱的又是哪一款呢?该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众多搜索引擎当中更青睐百度,可见,“有事找度娘”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
那一般什么事会使得大学生会去找“度娘”呢?该报告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是为了解决学习问题和获取生活信息,七成左右是搜索娱乐休闲资讯。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的刘四妹需要学习资料会上网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黄权婷兴奋地答道:“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实时了解很多新潮的东西。”
可见,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搜索引擎已经产生了依赖性,搜索引擎也已经渗透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搜索引擎真的这么好用吗?
能够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搜索引擎必定有能抓住大学生的优势。其中,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供获取的信息量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小小的方框蕴含着大大的信息库,一搜立马就能为己所用,现代的搜索引擎就好比古代的藏书阁,这是互联网科技发展给人的惊喜。
然而,藏书阁都是经典藏书,弥足珍贵;搜索引擎的海量信息是否也如此高品质呢?来自土木与工程学院土木专业的王佳德的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很多搜索引擎虽然信息丰富,但繁琐杂乱,许多网页都包含着各式广告和垃圾信息。”王佳德所说的信息杂乱、品质低下这个现象也是人们诟病较多的问题之一。
其次是信息关联性、正确性低和信息单一的问题。网络信息来源广泛,不少还是二手甚至多手资料,最早的来源已经难以考证,信息经过多方的修改、转发也难免会失真。关于这点,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卢大可深有体会:“我在搜索安全知识试题答案,有一道题我搜到的答案明明是A,可是最后试题答案却是B!”
SEO即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
有人也许会问,“搜索引擎不是有海量信息吗?怎么会信息单一呢?”这其中涉及到搜索引擎的盈利方式——竞价排名法,搜索出来的结果的顺序很大程度上与*敏*感*词*用挂钩。因此对于大多数只浏览前几页信息的用户而言,信息单一、内容重复大大地局限了他们的视野。用户如果不加辨别,全部听信,难免会考虑不周,决策不当。
搜索引擎,必需品or代替品?
尽管搜索引擎本身具有缺陷,但这并不妨碍适应力较强和接受度较高的大学生使用。“目前,搜索引擎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必需品,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显然,来自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唐洁漫很喜欢使用搜索引擎获取知识这个渠道,这与她专业学习有很大关系,“在我们汉语言的学习中,有许多古文、繁体字、生僻字是很难通过字典、书籍快速找到的,而搜索引擎可以。”
何况,大学生基本都是手机、电脑在手,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快速这一优势更加被放大。“当我偶尔想不起来一个小公式或者其他小知识点时,用百度搜比翻书更加轻松省时。”刘四妹如是说。来自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胡卓辰也深有同感:“如果有c语言、电路基础和高等数学等专业知识上的疑惑,在网上很容易就搜索出我需要的答案,大大提升了我的效率。”
在繁重且难度高的学业压力下,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成为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好帮手。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解决。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耿德志分享了一个他使用搜索引擎的例子,“我今年参加了校红十字会的献血活动,献血前我百度了一些有关献血的注意事项。”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的阮家丽也作了经验之谈,“因为跳舞的缘故,我的脚踝、膝盖很容易受伤,不严重的话,我一般会先用百度搜一下治疗方法,及时做一个简单的处理。”
搜索引擎如此给力,大多数同学对其依赖也日益加重,甚至视之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般不可或缺。然而也有同学认为自己并不依赖搜索引擎,来自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黄文说:“虽然有时候会搜索一些动作的教学视频,但使用的频率不高,我对搜索引擎依赖性比较小。如果出现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一般我都会先和同学、朋友沟通,再向师兄师姐、父母或老师求助。”可见,这部分同学更愿意通过与人交流来获取知识。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不同专业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同学对获取信息渠道的选择和信任。
如何舞好搜索引擎这把剑?
正因为搜索引擎的触角早已伸到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犄角旮旯,胡卓辰坦言,“因为网络的便捷性,在很累又不想思考时,我会复制整道编程题到网上搜索答案,经常都会找得到原题。”胡卓辰明白这样做不妥当,但在急需交作业的情况下,往往会“病急乱投医”,说到底还是本身的自控力弱或“懒癌”发作的原因。依赖搜索引擎应付性地完成作业甚至考试作弊的同学应该也不止一个,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曹忠老师为此提醒同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搜索引擎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帮凶”。
凡事都有其利弊两面,搜索引擎亦是把双刃剑,关键是看舞剑人,舞得好,充分发挥其功能;舞不好,过分依赖其带来的便利,就会沦为剑的附庸。那么大学生如何舞好这把剑,趋利避害呢?
首先,学会如何利用搜索引擎,从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库中便捷、有效地获取信息。卢大可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在搜索时输入准确、简练的关键词,省略掉不必要的疑问词、介词、连词等。”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主力军,应该自主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熟练掌握利用关键词、逻辑符号、高级检索功能等网络信息搜集的技能。
除了掌握这些基础的搜索技巧以外,大学生应该对搜索引擎上的信息持辩证态度以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殷瓶瓶认为:“通过搜索引擎去寻找我不了解的信息,然后得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筛选和总结。”曹忠老师鼓励这种行为,在互联网的时代,利用搜索引擎协助学习、思考总结,这应该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熊琦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用一些大众化的搜索引擎,所获取知识偏表面化,不够深入,这确实有利于基本的知识普及,但对正在吸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对知识的准确性要有严谨的态度,同时要有批判的思维,因此更应该使用一些更有深度、更具学术性的搜索引擎来学习。此外,也不能唯搜索引擎是从,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当购买专业书籍来学习。”
另外,高校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习惯,并辅以一定的专业课程培训,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技能和素养。而开发公司应对搜索引擎做出适当的改进和完善,既能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也能成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督促开发公司优化信息的供给和服务,引导网民正确利用搜索引擎获取、转载和发布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发挥搜索引擎的优势,形成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写:陈燕 郑金凤 谌雨 潘琦 钟颖娴
制图: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