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类网站如何填充内容( 用户原创生产内容,它是相对于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Content))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02-05 08:20资讯类网站如何填充内容(
用户原创生产内容,它是相对于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Content))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制作的内容,与PG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专业制作的内容相比,这是一种内容源。权威内容属于PGC,如电视节目、报刊、媒体资讯等,而你的朋友圈、微博、知乎的文章的图文、唱吧音乐、各种视频妙拍的,大多属于UGC。
UGC产品(平台)建立在普通用户自发生产内容的基础上,人与价值内容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业务的连接,最终为UGC供应商产生商业价值。业务形式。
内容作为媒体传播的主体,无论是传统纸媒时代、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是未来的物联网、VR,都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内容永不过时。
目前很少有互联网产品完全没有UGC属性。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社交的地方就有内容。
UGC 产品看似普通,但涉及到多方利益。运营好需要深厚的功底,远比新媒体运营难。很多朋友在操作UGC产品时经常会遇到以下困惑:
...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UGC产品的核心问题,让你不会被UGC的表象所迷惑,了解UGC的本质,少走弯路,操作更踏实。
一、UGC 平台到底是什么?
如果要和UGC平台打个比方,李少嘉的童鞋是这样看的。UGC平台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健康的UGC的内涵就像一个健康多元化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花草树木,昆虫,鱼,鸟和野兽(内容),以确保这些生命可以在没有空气,阳光,雨水和土壤的水分(用户)的情况下继续存在;各种物种将相互竞争。(用户关注),互惠互利(内容流);地形变化决定了这些物种的特征(产品/运营规划和干预),所有物种和资源都符合自然规律(内容和用户生命周期);旧生命的消亡会产生新的生命(UGC产品的自适应进化),循环往复,不断变化。
因此,我认为一个健康的UGC生态必须平衡以下利益:
如图所示,上述是保证UGC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的核心因素,或者说是健康秩序的持续(存在)状态。
但在从零开始搭建UGC平台的过程中,一步步打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系到UGC产品生死存亡的核心要素的分步说明:
产品萌芽阶段如何吸引用户?
关键词Advance:社区基调、主页指南、打开或关闭
内容制作者的动机如何?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关键词预览:识别的本质、隐含的点赞、平台特权
为什么内容消费者悄悄离开?
关键词Advance:信息噪音、内容水合、对请求无响应
大多数人忽略了优质内容流的价值
关键词 预览:流量中心、去中心化、去马太效应
生命周期如何影响策略
关键词进阶:内容生命周期、用户生命周期
二、产品初期如何吸引用户?
UGC平台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三个生死关头:萌芽期、水化(失控)期和过渡期。
在平台起步之初,如何吸引用户留在社区并激励他们生产内容往往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我们从用户的角度观察:当他从其他地方隐约认出你的全新UGC平台时,当他第一次使用它时,他的内心是三分茫然,三分期待,三分质疑,最后离开一分钟“试用”“你的平台。
想象一下:我们第一次使用微博的时候,登录首页的时候,满屏都是不相关的人发的不相关的图文:“今天吃了青菜炖蘑菇”。瞬间淹没在人群中的脸……等等,他还有心情继续体验你们的产品吗?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第一次登录微博,哟!安吉拉比!她的私生活!哦!前几天在我家附近拍的!*@_@*
新粉丝获得...
这太现实了。因此,在UGC萌芽之初,一定要注重社区调性的建设,调性要先于产品的卖点。当用户还没有认出你的主要内容时,不要急于推销你产品的卖点。最受欢迎的人,都是让别人慢慢探索的。
方向确定后,宜调动全公司内外力量,全力以赴进行内容建设。应该被邀请的专业人士也需要付出被邀请的代价。前期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外观:小而美——不仅让人一眼就能明白产品主要提供什么内容,还要以高品质打动用户。
当然,光有美貌是不够的,就像我们在找对象的时候,不能只看右眼就娶她回家。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嗯,你就是我想要的人,内容需要高度匹配。对此,最好的展示时间是在用户第一次使用产品时的引导和内容选择的处理中。
比如第一次登录首页时,可以提示用户勾选感兴趣的领域,关注这个领域的人,尽量让用户尽可能接近用户的身份标签(爱好、习惯、职业、居住地、性别、年龄等)。兴趣元素要向前推进,通过类似的方式不断提升首页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匹配度。
如果你认为社区的调性只是为了吸引内容消费者,那就太低估了它的价值。
事实上,对于潜在的内容生产者和用户来说,社区化的内容只是一个现场场景演示和愿景:看到那些优雅的照片和视频展示,无数的赞美......嗯,我也喜欢这些内容。可以制作,粉丝,等着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内容为纽带的开放UGC平台(视频分享、照片分享、知识分享、音乐分享)外,还有一些工具或关系作为切入点,随后转化为UGC半过渡平台。封闭平台。
后者,如各类垂直专业(游戏、医疗、体育、法务)社区、电商导购、朋友圈公众号等。此类产品,UGC的初始阶段与上述相同。
知乎早期基调建设非常好:很多网络圈的常见问题,圈内知名人士的专业解答,立即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提前邀请注册系统更进一步保证了社区问题的准确性和纯度,此外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饥饿营销效果。你必须明白。
三、激励内容制作者的核心要素
据粗略统计,对于大部分UGC产品(平台)来说,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约为1:100。我认为实际情况会更低。
据笔者观察,在优质内容层面,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估计低于1:1000,可见内容生产者对平台的影响力很大,很多UGC平台也在烧钱支持优质内容的过程中。
那么,如何正确激励内容制作者呢?(注:本文特指优质内容制作者)
我们先讨论一个例子。假设有两个美拍应用:
第一个过滤功能很漂亮,产品界面和发图体验都是非常快的APP,但是没有点赞和评论功能,一发就发,除了看浏览量;
二次体验差,界面差,但是一发图,基本很快就能看到一些人的点赞和评论。
你会说哪个应用程序更受欢迎?答案显然是后者。
对于内容制作者来说,我们很努力,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你们的平台上跳舞和打武,露脸卖美女唱歌。图片是什么?你为什么不环顾四周,为观众“笑”。
这种微笑,充满了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和欣赏,深深地满足了你对社交需求、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强烈渴望。请允许我用饥饿这个词来表达强烈的需要。
因此,动机的方式(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具体的实现形式上,“打赏”、“点赞”、“表扬”、“礼物”都可以。(呃,不,作为一个内容制作者,我要为广大同仁发声:物质上的激励很重要,如果能给予奖励,尽量不要随便点赞($_$)
目前,业界正在绞尽脑汁来表示“点赞”。比如同一张图片和视频支持重复点赞,甚至烧钱鼓励点赞……说实话,这些花样只是小玩意。以下是一些可以完全忽略形式的动机精髓:
“赞”的即时反馈
内容制作完成后,应该能够尽快交付给需要或喜欢该内容的用户(例如知乎和微博都是通过关注某人或某个问题来实现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内容获得观众认可 反馈率扩大覆盖面。观众点赞后,立马提醒(大家都喜欢数字红圈)。
“喜欢”的数量
相信同样的内容,你在朋友圈、微博、知乎都会被点赞,你的开心程度也会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朋友圈里有个词叫“点赞”;微博,毕竟陌生人很多,被陌生人认出来是理所当然的;而知乎,更进一步,点赞不仅意味着认可度高,还能提升你在所有答案中的排名(满足比较的心),在内容的流动上再铺一层(实实在在的好处) ...
因此,在设计UGC平台时,一定要注意“点赞”的权重。上一篇说过,不小心点击屏幕就能触发的点赞……激动过后,麻木之前,撑不过一天~~好尴尬。
晦涩的“喜欢”明确
在规划UGC产品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既然“点赞”(观众认可度)那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观众的认可度呢?
有一天,李少嘉在吃苹果的时候突然顿悟:以某种方式,呈现了读者默默无闻的赞美!据我们目前所知,暂时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人群中相当多的人有一种习惯,在心里赞叹某样东西,却不去表达,仿佛有一个词叫“窒息”……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可用的参数,表达这一点。含蓄的类似明确化。
哪款产品能很好的挖掘出50%晦涩的点赞,相信这款产品是成功的一半。
以上是从内容消费者的角度为生产者提供的激励。
另外,UGC平台有什么激励措施来进一步激发内容生产者的积极性?
以下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也非常有效:
门槛认证,加V特权,签名作者等……
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原创认证、微博的橙V、知乎的专栏、简书的签约作者等。特权的目的是让对方感知到他不一样。那么,下面设置权限时自然会遇到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如何设置阈值条件?
注册时间、粉丝数量、输出内容的数量和频率?
在我看来,这些可以作为参数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内容的质量,质量,质量,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内容质量的量化指标是核心!学者为知己而死。
反映内容质量的指标有哪些?阅读数与点赞数的比例(不是阅读数)、采集数、转发分享数、提示数等。
四、激励内容消费者的核心要素
对于内容消费者来说,既然他愿意来你的平台,就意味着上面的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是他需要的,无论是知识、附近的人、美妆视频还是音乐台……平台本身的内容已经是他们的需求。
因此,对于内容消费者的设计和运营考虑,我认为逆向思维更有效:
如何让内容消费者不怨恨你的平台?
内容消费者反感的因素只有三个:
信息噪声
总之一句话,不要让我看到我不想看到的,让我尽可能高效地得到我想看到的。
比如我的一个人来陌陌就是为了和pao约会,但是附近的人都露出一帮大脚顽固的大家伙是什么意思?删除……
优质补水
内容质量的水化是很多UGC平台在全面推广后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早期的关联链(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无法控制,劣币驱逐良币,即优质内容。被稀释。
比如知乎的微博和笑话,伤透了认真求知的童鞋们的心。删除……
没有答案
这种情况在“不平等关系”的开放UGC平台上已经是正常的,只是严重程度不同。
例如:
……这些情况也算是对广大用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上述三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运营策略来解决:
对于内容水合:
响应请求而没有响应:
对此,李少嘉给出了一个启发性的想法:采用灵活的反馈。
什么是灵活反馈?例如,对于“挂机”响应率较低的用户,及时响应率可能相对较低。一方面降低了用户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可以推荐其他一些响应率高的用户进行选择。
满足供需双方的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想法。
为了应对信息噪音... 这个问题在下面的“高质量内容的流动”中有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是三重毒药,任何解决策略都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在设计实际的产品操作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平台的特点进行多次A/B测试,选择最好的。
至于其他的比如活动奖励、积分等,如果用得好,那就是锦上添花。
五、为什么你需要让高质量的内容流动起来
优质内容就像活水。一个健康的生态必须充满活水和蓬勃发展:
UGC平台的用户达到一定数量级。随着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迅速扩大,相应的副作用:信息噪声,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这种情况经常被许多用户解释为内容的“水化”。其实补水只是表象。本质是你想看的内容被稀释了,很难进入你的视野,所以你会在感性上觉得水汪汪。
这个矛盾在移动端尤为突出。手机屏幕小,加上微信等巨头APP多年来培养了用户滚动瀑布的习惯。除了首页的内容,大部分UGC产品APP中其他菜单级内容的点击率都非常低。,进入这一层的用户数量呈指数级下降。(*自上而下的结构化分层菜单、主题等分类方式也是让内容更加暴露的方式之一,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本文不再赘述。 )
以作者在短书上的文章为例,首页推荐的文章与不推荐的文章的阅读量之比一般为300:1。知乎类似的情况也会出现。几乎所有首页的问题都会成为热门问题,而剩下的99.9%的问题常年被放入冷宫。
“首页”主宰着流量和用户关注度的生死力量。显然,首页资源的稀缺性与内容生产者的海量内容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解决?
答案是:让“我的主页”更懂我,减轻“中心化”的权重,去除马太效应。
任何一个UGC平台,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对用户和内容产生一定程度的控制,或者主页被大V控制,无论是强操作干预还是“大V刷屏”,最终的结果都会让UGC成为更像是 PGC(Professional-produced Content),成为少数人的广播公司。
至于内容是否真的更高质量……很难说。
每个人的胃口都不一样,用户一句话也不说,直接投票。微博沦为八卦八卦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我可以看到知乎和微博大大降低了大V在首页的影响力。
如果不消除大V的马太效应,将大大抑制优质内容制作者和新秀的积极性。又想刷微博了……
与大V的介入相比,更大的伤害可能是“公共选择”或“操作性介入”。
比如全面屏是大众选择的最受欢迎的内容,或者是小编根据公司运营需要推荐的内容,但笔者认为,这还是有强奸用户口味的嫌疑。多年前,“移动区”不是说:我的网站听我的。
因此,除非您是 PGC,否则请按照您的逻辑思维将内容发挥到极致。否则,请将“中心化”影响的权重至少降低到 50% 以下,其余 50% 将根据用户的肖像、内容标签、浏览点赞记录、浏览时间,包括用户的自我关注对象进行过滤。和选择的目的。
此外,要求用户“不喜欢”也是识别用户口味的有效方法。
早些时候,我惊喜地发现今日头条和知乎有相似的功能。然而,在经历了一些发现之后,无论我“不喜欢”它多少次,类似的内容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这个功能是不是只是为产品端过滤了内容的质量,而没有把用户考虑得更远?
弱弱的说一下吧。正因为如此,今日头条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手机上。我的感觉可能有偏见。我认为它是一个八卦和笑话的信息聚合平台。我不能责怪用户...
六、生命周期
我一直相信,如果你能提出一个深刻而好的问题,那么你的问题就已经回答了一半。
可悲的是,生命周期对于平台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内容生命周期
内容再好,也有它的时效性和流行性。沉了之后就没价值了?
不,UGC平台的运营商有义务最大化内容的价值:
一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在UGC平台设计“话题”,对过去的一些优质内容进行重新编辑收录,让平台上很多感兴趣但错过内容的用户可以很容易看到它;
另一方面,可以将一些精华打包成电子书或提供给其他内容平台的素材,让内容生产者获得更大的激励,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平台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双赢战略。
UGC自己的用户生命周期
由于定位的特殊性,任何UGC平台一般都不能指望陪伴用户一辈子。
特别是,服务于特定群体的垂直社区往往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比如相亲、相亲、婚纱摄影、母婴、应届毕业生求职等等。当然,其他游戏娱乐社区也不能幸免,二次元孩子一辈子也不会二次元。 .他将来可能是三维的,四维的(.Q.)。
强调用户生命周期的优势在于,注重新用户的持续培养,为平台输送新鲜血液。对此,通信运营商和银行*敏*感*词*的意识尤为强烈。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即将离开平台的退伍军人做些什么吗?
列个神榜,默默纪念,然后说再见,还是……?
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的处理方式是由人“继承”的;那么,这种思路可以在产品运营中借鉴吗?嗯,这是这篇长文作者留下的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巨大的想象空间留给我们聪明的读者去开发。
一个UGC平台要健康成长,需要做很多事情:用户感知、引流、吸引新人、激励、活跃、留存这些关键环节是相互关联的,需要不断优化。
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只是UGC的冰山一角。
感谢阅读,辛苦了...我...去按摩我的颈椎..@_@|||||..
作者:李少嘉(公众号:少加班),资深互联网运营,常年专注新兴商业模式和UGC产品运营。
我所有的文章都已获得第三方*敏*感*词*事务所的版权,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本文由@李少加原创发表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禁止任何未经许可的复制。
奖励作者,鼓励TA抓紧创作!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