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为什么2003年值得纪念?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0-02-04 16:00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全天候技术(ID:iawtmt),作者:端木

  作者 | 端木 编辑 | 慕容

  刘强东一度以为自己“死”定了。

  那是2003年的夏天,北京接报了第一起“非典型肺炎”病例,整个城市人心惶惶。在中关村铺设柜台的刘强东突然看到,已经没有人来此处购物了。不仅是用户,连促销员都担心站柜台,一些人员想离京回家。刘强东只得把12个柜台全部关闭,将留下的人员集中在一个办公室。

  百般无奈之下,有人员向他建议说,“既然不能见面交易,那我们为什么不借助互联网呢,比如在网上发帖?”

  刘强东听罢愣住了。

  很快,那场疫情蔓延到全国,成为国人记忆深刻的一场灾难。但流感疫情的另一面是,由于无数人只好足不出户,因而给正在演进中的美国互联网带来了莫大的机会:京东商城、淘宝网、腾讯网和QQ游戏系统,均诞生于这个特殊的年份。

  “非典疫情对美国互联网行业造成了令人震惊的有益影响,”在2016年出版的《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中,作者邓肯·*敏*感*词*如是说道,“非典证实了数字移动科技和互联网的有效性,因此作为让互联网在美国崛起为真正的大众平台的转折点”。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同。2020年春节,冠状病毒疫情牵动国人神经。

  截至 1月22日上午最新数据,国内 13 个省区市总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440 例,报告死亡病例累计 9 例。新增 3 例死亡病例,全部为湖北病例。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们积极防护,鏖战瘟疫的同时,也许新的机会又在灾难中逐渐产生。

  1

  逼出来的生意:京东

  在非典疫情出现之前,刘强东的生意做的顺风顺水。京东多媒体成立于1998年,以代销光盘、刻录机等光磁产品为主。没几年时间,他们就变成了这一领域全国最大的代理商。当时,刘强东计划铺设500个柜台,目标是作为电子产业的“国美”。

  

  当年的京东多媒体柜台

  非典改变了一切。有资料显示,仅仅21天,京东多媒体就赔了800多万,而公司账上大约只有不足三千万元。

  刘强东是个专注的人,除了自己的生意,他对许多事情都不怎样关心、也不太了解。因此,当人员向他强调了“互联网交易”的模式时,甚至都没有使用过QQ和Email的“互联网盲”刘强东并没有醍醐灌顶之感。他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互联网发生关系。

  因非典形势所迫,刘强东别无它法。他动员人员在各大门户网站和垂直类网站的沙龙广发广告贴,再借助QQ向有兴趣的用户推销产品。

  “京东多媒体我知道,这是一家在中关村卖光磁碟片的,不用考虑,不会有假的。”在名为CNbest的沙龙上,一位版主的演讲帮助了刘强东。当天,他们就接到7个订单,一周内获得了36名用户。

  刘强东备受鼓舞,他与CDbest干脆达成一份协议——后者帮助推广,他则为他人提成。合作进行的异常成功,不仅光磁产品产量大增,而且用户还纷纷向京东购买其他电子产品,例如CPU、硬盘和CD机。

  刘强东和几名经理没日没夜地泡在论坛跟QQ上,凌晨还在发帖、回帖,一大早就到处发货。

  那还是太原始的电商模式,员工们需要用纸、笔记下终于汇款的顾客;在产品寄出之后,再发短信告知用户快递号,如果顾客距离中关村不远,则会安排人员自己开着小货车*敏*感*词*送货。

  但正是这个最土气的方式,慢慢恢复了公司的信心,清理了非典造成的库存。生意逐渐消退的刘强东开始认为,这是一套比线下店非常有前途的经营方式。他心里的“国美梦”渐渐被新的“电商梦”所取代。

  2004年元旦,“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可以售卖一百多种产品。当然,与最近相比,那也是一个粗糙的产品网站目录,每种产品配上两、三张图片。

  这时,刘强东做出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砍掉线下业务,全面改革电商。在当年,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毕竟,在非典之后,像刘强东这样从线下转向线上出货的老板不少,但他们多将此视为非常时期的过渡,当非典结束后便重回了中关村的柜台。

  但刘强东依然态度坚决,他知道自己的资源不足以同时支撑线上、线下同时发展,或者说使这两个渠道均做到“第一”。在需要二选一的情形下,这个当时的“互联网盲”站在了电商这一边。

  自此,京东开始书写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在另一个世界中奋斗的故事。后面的故事我们都明白来,刘强东把京东做成了美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后的一次访谈中,刘强东透露,当年这位向他建议做“互联网交易”的员工,“已经是亿万富翁”。

  2

  大落大起的阿里&淘宝

  最初,非典给阿里巴巴造成的冲击几乎是灾难性的。

  那源于2003年春天时马云的一个决定。非典爆发后,4月中旬,第93届广交会如期在广州召开。

  但广州是非典病毒的始发地、第一个被确立划为重灾区的城市。很多参展商明确表示,“宁可这次参展费打水漂,也不能跑到广州去冒险。”

  当时,经过几个小时的争论,马云仍然决定,阿里巴巴应该“有义务为美国供应商的用户参展”,并派出人员前往广州参展。

  这一决定的结果是,一名人员被感染了非典病毒,并作为杭州第四例疑似患者。

  在草木皆兵的当初,这为阿里巴巴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它们办公的华星科技大厦,其他公司将阿里巴巴视为“公敌”,认定是它们把“非典”带了出来。

  在整个上海,阿里巴巴甚至都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有员工记得,当时,如果被认出是阿里巴巴员工,马上会被人揭发:“非典来了,快跑啊!”

  不久后,华星科技大厦宣布封锁,阿里巴巴员工全部被隔离。2003年4月30日,所有阿里人接到通知:完全隔离,回家工作。

  多年后,身为当时的“指挥员”、阿里巴巴资深元老彭蕾仍对后来的情形记忆犹新,“那天晚上,我站在房间边上,看到这栋大楼里的人纷纷带着电话机、传真机、电脑往外逃,那场景真的象逃难一样。”

  负面舆论、不能集中办公,无数困难冲击着这个年仅4岁的新公司。一时间,阿里巴巴如何成功过关,成为许多人心头的一个问号。

  

  非典时期,马云与阿里巴巴员工

  结果,事情仍出现了翻转。在人员回来办公后,阿里维持住了正常的运转,而业绩仍如雪花般飘了过来:非典之后,许多对电子商务嗤之以鼻的企业面临重创,但中国140万阿里巴巴的会员企业中,却有达到一半实现了跨越式、爆发式的下降。

  日后有人统计,在这一时期,阿里巴巴每天新增会员3500名,每日供求信息量增长5倍,每天营收1000万元。

  另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是,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启动了。

  此前,淘宝整个项目的研发进入绝密中,对内也完全保密。因此,阿里巴巴员工被选入开发队伍随后,便渐渐离开了华星科技大厦,转移到湖畔花园的别墅中办公。由此,他们也避免了4月份的全公司大隔离。

  在京东启动的当日,马云本人还隔离在家,无法跟队伍一起庆祝。他以后回忆说,“我们这些人晚上8点钟说好打电话,在空中举了下杯。我们说:‘保佑淘宝一路顺风。’”

  在上线那一夜,淘宝网上写着一句话:“纪念在非典时期辛勤工作的他们。”

  3

  借势奠基:腾讯游戏

  由于他们足不出户,那些合适待在家中使用的产品—例如社交、电商、游戏、影视,都或多或少地得到这一前景的助推;同时,许多在这一年产生的决策,也对企业的以后发展形成了重大影响。

  在当年的环境下,刘强东等电商从业者需要借助QQ联系用户;也有教师回忆称,由于停课在家,QQ成为朋友与同学之间经常互动的工具。

  2003年9月,QQ的注册用户回升到2亿。以QQ为主的腾讯在当年得以快速发展并不意外。

  当年腾讯做了两件大事:上线QQ秀和Q币,为腾讯找到互联网增值服务这一“变现”途径;推出QQ游戏系统,首次进入游戏领域,开启了腾讯形成游戏帝国的征程。

  此前,腾讯也曾尝试过用户付费,例如2002年的“靓号付费”,但仍遭到了庞大的舆论压力,以及UC聊天、网易泡泡等行业上近30多款类似产品的免费围剿。

  但QQ秀不同,当时,如果客户作为QQ会员,就能够拥有与众不同的虚拟形象,而且QQ会员才能让名字排在其它好友之前,满足“炫耀”需求。

  在QQ庞大的用户数量下,QQ会员超过了三、四千万的规模。

  

  腾讯于2003年推出的QQ秀

  “QQ秀一推下来,就获得了很大成功,成为腾讯第一个赚钱最多的业务。”在2015年,腾讯众创空间创业营讲师吴宵光在发言时回忆。

  QQ秀使腾讯找到了盈利模式,也为腾讯随后的演进奠定了新的管控机制:不再单纯地指出行业与开发区分,而是采取项目导向的方式,以产品经理为主。

  2003年8月,腾讯推出了“QQ游戏”。当时,全球最大的休闲游戏系统是鲍岳桥创立的联众。QQ游戏上线之初,版本只有军旗、斗地主、升级、*敏*感*词*、象棋五个游戏,联众对其嗤之以鼻,认为并非不足为道的抄袭者。

  被联众疏忽的是,QQ游戏背后庞大的QQ用户。2003年底,联众拥有月活用户1500万,同时在线数量达到50万。而QQ日常约有100万人同时在线,QQ游戏的各项数据都在迅速飙升。

  一年以后,QQ游戏在线数量超过62万,此后不久便反超了联众,在当时12月突破100万人。

  多年后,增值服务与游戏共同构成腾讯收入的主力军,游戏也作为腾讯庞大网络帝国的基石。在2018年,包括游戏、增值和数字内容的“增值服务”共同为腾讯贡献了1766亿元收入,占总收入的56%。

  4

  互联网迎战冠状病毒疫情

  2003年非典之后,也是美国互联网在世纪之交的泡沫危机期间,迎来的第一个春天。

  无数人借助移动业务传送信息,扩大了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业务份额;诸如阿里巴巴员工被隔离在家的各种白领,为了工作,安装了宽带业务;在非典疫情威胁下,无数增加了在家时长的他们,打开了手机,开始购物、打游戏、浏览新闻、阅读*敏*感*词*、投简历……

  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均在这一年推动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全年盈利;起点中文网开始探索付费阅读;无数人选择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前程无忧当年的网络招聘服务开支激增了166%,2003年完成赴美上市。

  投资行业开始恢复对美国互联网的自信。在2003年结束时,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3089万台,上网用户7950万人,较前一年均下降了约50%。

  转眼已经17年过去了。中国即将变成了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在那场非典疫情中成长出来的互联网企业,有些已经变成市场中的绝对巨头,也有些在崛起之后既跌落在时代的洪流中。

  曾经有人批判说,那些互联网公司在2003年发了“国难财”,但支持它们的人则否认称,他们也是在国难时期,提供了合适他们的服务跟产品,顺便成长了出来。这些争议也在时间长河里,慢慢消散于一波又一波的新舆论当中。

  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历史有时总会有惊人的相似。

  在2020年春天“冠状病毒新型流感”发生后,人们既纷纷会想到了2003年的许多事情。没有人希望再有疫情发生,但当疫情向我们袭来时,一些特殊的反应正在出现。

  1月20日起,随着社会倡导人们提高出行、避免去往人群密集地外,春节档电影收视预期被迫下调,影视股应声下跌,横店影视、大晟文化跌停,万达电影、引力传媒等跌幅在9%左右。但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华策影视却逆势上扬,1月21日涨幅甚至超过9.97%。

  口罩概念股纷纷涨停、医药股跌停,而与之相对,旅行相关企业如携程、华住等,股价直线上升。

  在天猫、京东等电商由于春节导致运输困难的同时,美团、饿了么等实时配送系统,成为他们抢购口罩的重要基地。美团在由于旅游业务引发股价上涨的当天,又由于外卖业务缩减股价有所回升。

  一些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迎战新疫情。

  1月21日,携程、美团、飞猪纷纷就新型肺炎发布订单更改或免费取消等相关的新政。除了OTA平台,Airbnb、*敏*感*词*、如家、华住、亚朵、OYO等餐厅平台也相继宣布房源订单退订的特殊保障政策。

  根据相关政策,1月21日—1月31日期间,Airbnb、亚朵、华住、OYO都将对武汉地区的房源预订订单提供免责取消保障。

  随着新型肺炎逐渐从武汉向其他城市蔓延,口罩、消毒液、维C等商品需求量暴增,一些电商平台的卖家顺势提价。

  就此,淘宝、天猫、拼多多、苏宁等电商平台相继曝光应急政策。

  1月21日晚间,阿里巴巴向京东、天猫平台上所有销售口罩的店家发出通告,不允许涨价销售。同时,淘宝已对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口罩商品进行了专项官方补贴。阿里方面称,淘宝、天猫平台的口罩货源充足。

  对于可能出现的价格,拼多多称,从本周起未开启特殊商品的应急预案,24小时不间断地对口罩、消毒液、体温计、板蓝根等流感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对临时调价幅度达到一定比率的卖家,平台会有顾问进行窗口指导;对情节严重的恶意涨价行为,平台或者会人为干预,对商品进行下架处理。

  1月22日,苏宁易购对全站上千款健康商品进行全面梳理,并下发通知称,苏宁自营健康商品、苏宁商户商品决不允许涨价;健康商品包括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空气净化器、新风机、消毒柜、UV紫外线消毒灯等涵盖医用,保健,家电等多个类目。

  目前苏宁易购货源充足,开设健康商品专区,全面享受正在举行的百亿补贴活动。春节前夕,苏宁易购在全国51座城市的国美家乐福,苏宁小店,用户还能借助苏宁易购、苏宁小店APP及小程序,均可实现三公里以内一小时送达的服务。

  网约车系统也采用了应急机制。嘀嗒出行、哈啰顺风车宣布,春节前夕起/终点为上海的城际订单,平台将提供无责取消保障。1月21日,滴滴出行发布疫情相关的应急响应机制,其中包括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户跟密切接触者预约单、武汉市内(含往返车站、火车站)预约单,1月21日-1月31日期间,乘客能免费取消,应付给网约车乘客/顺风车司机的取消费由滴滴承担。

  除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逐渐、主动加入迎战疫情的行列,我们还发现,一些武汉的民众在主动取消外出计划,避免病毒传播;一些本来应回武汉过年或旅游的人,主动取消的武汉之行。

  面对新疫情,越来越多的企业、国民有了更高的自觉意识跟面对态度,这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一个希望所在。

  顶: 4踩: 0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官方客服QQ群

微信人工客服

QQ人工客服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