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内容更新机制(2016年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与资源更新探析)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1-11-09 22:06

  网站内容更新机制(2016年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与资源更新探析)

  国家精品课程运行与资源更新保障机制分析网站 [摘要] 作为开放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课程质量必须得到保障。然而,许多精品课程在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却忽略了对课程网站的维护,导致精品课程失去了先进性。文章分析了全国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人员、技术、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精品课程网站的运行和资源更新的质量保证体系。[关键词] 精品课程;质量保证; 对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推进教育信息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1]。但是,如果后期这些优质课程资源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优质课程的质量难免得不到保障。因此,建立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的保障机制,是保持精品课程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优质课程的质量难免会有无法保证。因此,建立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的保障机制,是保持精品课程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优质课程的质量难免会有无法保证。因此,建立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的保障机制,是保持精品课程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运行状况网站需要日常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早在2004年,为确保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教育部在《教育部办公厅补办》中规定,每年更新(新比例)每个国家精品课程的在线内容不应低于10%;相关高等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并组织专家对“年度自查表”与“课程建设计划”进行对比,根据技术检查结果对课程进行在线年度检查。笔者选取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网(以下简称全国精品课程网)和各高校的全国精品课程网站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2006-2008年公开的1571门课程(部分课程未公开)网站国家精品课程维护、资源更新和利用,其中2006年358门,2007年621门,2008年592门。详情如下。1 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异常,请参考2005年7月15日在全国精品课程网公布的全国精品课程支持网站连通性检查结果。笔者将参考国家质量课程网站的运行情况分为两类,即:异常运行和正常运行。在调查的1571门课程中,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358门,非正常运行课程135门,占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37.71%;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621门,其中异常运行201门,占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32.37%;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592门,异常运行101门。占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7.06%。异常操作和正常操作。在调查的1571门课程中,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358门,非正常运营课程135门,占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37.71%;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621门,其中异常运行201门,占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32.37%;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592门,异常运行101门。占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7.06%。异常操作和正常操作。在调查的1571门课程中,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358门,非正常运行课程135门,占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37.71%;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621门,其中异常运行201门,占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32.37%;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592门,异常运行101门。占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7.06%。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71%;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621门,其中异常运行201门,占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32.37%;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592门,异常运行101门。占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7.06%。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71%;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621门,其中异常运行201门,占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32.37%;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592门,异常运行101门。占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7.06%。

  其中,网站的异常运行可分为五种故障:未找到课程、系统维护、权限限制、链接失败、内容错误。“未找到课程”是指在全国精品课程网和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中未找到课程链接的课程;“系统维护”指正在浏览的课程网站首页显示系统/课程正在维护的课程;“授权限制”是指未在全国精品课程网提供或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错误的课程;“链接失败”是指全国精品课程网中的课程链接打不开,无法正常浏览,但是可以在学校开设的课程网站;“内容错误”是指在全国精品课程网或学校网站可以正常开设课程,但课程部分内容或部分网页显示异常课程;“正常运行”是指全国精品课程网和学校网站可以正常开通,课程内容正常显示。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6年公布的358门国家精品课程支持网站中,有75门课程找不到,占总数的近30%今年国家精品课程;链接无效全国课程数量46门,占12. 占今年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85%。然而,正常运行的课程只有62.29%,近40%的网站无法使用或影响使用;在2007年公布的621门国家精品课程中,有98门课程找不到,占今年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15.79%;无效链接课程78门,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12.56%;正常运行的课程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67.63%,超过30%的课程不及格。有无法使用或影响使用的;在2007年公布的621门国家精品课程中,有98门课程找不到,占今年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15.79%;无效链接课程78门,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12.56%;正常运行的课程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67.63%,超过30%的课程不及格。有无法使用或影响使用的;在2007年公布的621门国家精品课程中,有98门课程找不到,占今年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15.79%;无效链接课程78门,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12.56%;正常运行的课程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67.63%,超过30%的课程不及格。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56%;正常运行的课程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67.63%,超过30%的课程不及格。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56%;正常运行的课程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67.63%,超过30%的课程不及格。

  在新建的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有66门课程未找到链接,占今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的11.14%;20门课程存在无效链接,占比3.38%;纵观近三年精品课程,故障主要集中在要查找的课程资源故障,或链接故障,而系统维护、权限限制、内容错误等三类故障相对较少。稀有的。网站的正常运行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述数据显示,每年国家精品课程不及格数占当年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30%左右,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共享。2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更新与利用 在全国精品课程网络中,笔者从课程内容更新、公告更新、从未更新、频繁使用四种情况对2006-2008年全国精品课程进行了调查。内容更新和公告更新是指课程网站中的信息已更新,但课程审核期过后未继续更新;永不更新是指课程网站中呈现的课程内容、公告信息或课程论坛,答疑时间停留在课程复习期间;常用于指课程内容、公告或课程论坛,以及老师在回答问题时的回复和其他日期,以显示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课程。结果如表2所示。 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制国家精品课程内容仍处于申请阶段,未显示更新的课程占比超过50%。当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从申请到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更新和使用的课程仅占当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0%左右;此外,只有少数国家精品课程在审核后短时间内有少量更新。三年制国家精品课程内容仍处于申请阶段,未显示更新的课程占当年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50%以上;从申请到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更新和使用的课程仅占当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0%左右;此外,只有少数国家精品课程在审核后短时间内有少量更新。三年制国家精品课程内容仍处于申请阶段,未显示更新的课程占当年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50%以上;从申请到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更新和使用的课程仅占当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0%左右;此外,只有少数国家精品课程在审核后短时间内有少量更新。经常更新和使用的课程仅占当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0%左右;此外,只有少数国家精品课程在审核后短时间内有少量更新。经常更新和使用的课程仅占当年全国精品课程的10%左右;此外,只有少数国家精品课程在审核后短时间内有少量更新。

  仅就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内容的年度更新(新增比例)而言,远未明确要求每门精品课程在线内容的年度更新(新增比例)不低于10%。只有不断增加新内容,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各学科才能保持精品课程的质量风貌。2、国家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从上述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运行和资源更新情况来看,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存在缺陷精品课程网站占比较大;二是课程内容更新不畅。这两大问题严重制约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精品课程建设理念错位。优质课程建设 目的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方便学习者使用。但是,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都将优质课程作为学校知名度的指标。他们在建设精品课程时,只注重对专家的建设和评价,而忽略了精品课程的推广、使用和后期维护。没有更多的课程日常维护。部分课程审核后随意更改域名或服务器,未能向相关部门提交新的课程链接地址,使得课程成为信息孤岛,无法使用,造成“重建设、重复习、轻应用”的现象[2]。2、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虽然教育部出台了精品课程年检政策,但年检不合格的课程将被取消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学校暂停申请国家精品课程。

  但从全国精品课程网的内容来看,只有2005年度全国精品课程网站连通性检查和2003年度全国精品课程年度检查表提交公告的结果。 . 这两次检查的结果显示,支持网站的国家精品课程有69门存在连通性问题,有6所学校未按要求提交自查表。后续年检结果未对外公布。因此,学校和教师也放宽了对精品课程的维护。3、精品课程管理不到位。很多高校缺乏优质的课程建设体系,没有规划部门或督导组指导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和更新。4 缺乏技术支持。许多高校委托企业或个人开发优质课程。课程管理员不了解课程开发技术,不会处理网站突发事件,学校的信息组织无法分布在各部门的课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使教师和管理层精品课程资源脱节,造成精品课程失败的后果网站却无人及时处理[3]。优质课程资源有效更新利用的三项保障措施。针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在运营和资源更新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人、技术、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改进,确保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1 根据精品课程所涉及的人员,加强人员配备,可分为课程教学专家、教务处(精品课程组)、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师生五类。改进,确保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1 根据精品课程所涉及的人员,加强人员配备,可分为课程教学专家、教务处(精品课程组)、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师生五类。改进,确保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1 根据精品课程所涉及的人员,加强人员配备,可分为课程教学专家、教务处(精品课程组)、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师生五类。

  课程教学专家是教育部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专家组。不定期对精品课程进行检查指导,确保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和高质量。教务处或精品课程建设组为教师开发精品课程提供指导和服务,全程监督精品课程的维护;教育技术中心主要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精品课程的制作网站当时遇到的技术问题,会降低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的难度。当课程失败时,应及时协助课程管理员排除故障。当精品课程网站需要调整域名或服务器地址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4];课程教师在建设精品课程时,必须树立“精品课程为用”的理念,保证精品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内容的完整呈现,积极主动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更新课程信息资源,及时解答。精品课程学习者的问题;学生应主动了解精品课程资源,积极利用精品课程开展学习活动,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精品课程的完善。2 为确保技术支持,优质课程需要三个方面的技术支持:网站制作、信息共享、信息安全。应采用新的网站开发技术,如使用DIV+CSS进行页面布局,标准精品课程支持网站的代码编写,减少冗余代码,加快开放课程网站; 使用统一的标准制作资源,对课程中的视音频内容进行标准化和标准化网站[5];此外,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有统一的开发平台,便于维护和管理[6]。如使用DIV+CSS进行页面布局,标准精品课程支持网站的代码编写,减少冗余代码,加快网站课程的开启速度;使用统一的标准制作资源,对课程中的视音频内容进行标准化和标准化网站[5];此外,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有统一的开发平台,便于维护和管理[6]。如使用DIV+CSS进行页面布局,标准精品课程支持网站的代码编写,减少冗余代码,加快网站课程的开启速度;使用统一的标准制作资源,对课程中的视音频内容进行标准化和标准化网站[5];此外,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有统一的开发平台,便于维护和管理[6]。

  在共享技术方面,主要是为了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7],利用RSS聚合工具软件(如SharpReader、NewzCrawler、FeedDemon)设置课程资源订阅功能,实现课程的推送服务。优质的课程资源。信息安全。需要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服务器的安全运行,提高其安全防御能力,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漏洞。3 规范管理机制 国家和高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精品课程的管理。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为精品课程的内容设计提供统一标准,组织学习活动,制作视频和音频。二是打破精品课程终身制,健全精品课程年检机制。经批准的精品课程,除了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监督检查外,还必须定期进行年度检查。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及时通知课程负责人限期改正。总结四:从人员、技术、管理三个方面构建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有效保证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共同推动课程网站@的顺利运行和及时更新>,促进精品课程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2] 魏巧艳。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J]. 高等教育论坛,2006,(2):57-58. [3] 柯和平.精品课程高效发展模式探索[J].视听教育研究,2008 , (7):9-13. [4]郭向勇,李文丽,莫敏.浅谈教育技术中心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J].音频研究-visual Education,2009,(4):21-24. [5][6] 柯和平,陈瑞豪.精品课程创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3):107-111. [7] 陈义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技术,2008,(7):58-60.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官方客服QQ群

微信人工客服

QQ人工客服


线